4月20-26日是江苏省“爱鸟周”,4月26日,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国家林草局林草调查规划院、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主办,黄海湿地博物馆承办的“湿地飞羽·自然笔记创作营”在黄海湿地博物馆正式启动,数理学院20余名学生作为在盐高校青年大学生代表受邀参加。
活动现场,盐城珍禽保护区管理处宣传与教育科科长陈亚琴现场为学院学生系统讲授鸟类形态学观察法与生态叙事构图技巧,并通过自然观察、自然笔记图解等互动环节,进一步强调了“观察-记录-创作”的完整流程。会后,学生代表在博物馆开展沉浸式学习和创作,以科学手绘记录丹顶鹤、勺嘴鹬等珍稀物种的生态特征。
4月27日,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爱鸟护鸟意识,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数理学院组织学生代表在黄海湿地博物馆开展鸟类科普活动。活动中,学生代表向往来游客详细介绍黄海湿地作为全球候鸟迁徙重要中转站的生态地位以及湿地的形成过程、生态功能等。通过图文展示、珍稀鸟类标本及互动影像资料等,生动讲解丹顶鹤、勺嘴鹬等珍稀鸟类在盐城湿地栖息繁衍的故事,引导广大游客深刻认识湿地保护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关键作用。
此次“爱鸟周”宣传教育系列活动是数理学院开展市科协公益性科普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院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的重要内容,旨在进一步发挥青年大学生在推动自然教育和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接下来,数理学院将继续围绕黄海湿地生态保护开展系列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以徐秀娟烈士为榜样,积极参与各类湿地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主动担任徐秀娟精神传承者、世遗品牌宣传者、湿地保护践行者,为盐城湿地生态保护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来源:数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