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需求同频共振,让民族团结意识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歌声和舞蹈是我生命里最美妙的部分”,在盐城工学院的校园里,回族姑娘马琴的这句心声,曾随着一曲《盐工》传遍校园每个角落。这位来自新疆伊犁的经济管理学院回族姑娘,不仅用民谣唱出青春故事,凭借“校园十佳歌手”的称号点亮舞台,更站上盐城市春晚的聚光灯下展现少数民族风采,在毕业时顺利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需求同频共振,便能让每个年轻的梦想都拥有绽放的舞台。
高校作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重要领域,既是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思想共识的关键阵地,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核心场域。做好高校统战工作,不仅是服务国家民族团结进步大局、践行“国之大者”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立足学科特色与人才优势,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党建强基、统战聚智、服务发展”为理念,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全过程,在深度融合中探索出一条以统战工作为纽带、以共同体意识培育为核心的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新路径,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思想引领,以“小活动”带动“大融合”
学院充分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阵地作用,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团日活动、国家重大庆祝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平台,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爱国爱党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结合少数民族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的榜样引领和朋辈帮扶,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感恩教育,真正做到帮思想、帮学习、帮生活、帮心理,形成可操作、行之有效的引领帮扶方案。

校园文化艺术节文化汇演合影
重视职业规划,以“小课堂”培养“大情怀”
辅导员以职业生涯规划为载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工作的鲜明主线,帮助一批少数民族学生形成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跟踪实施效果,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分析,针对分析中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

B会计241班妮斯娜(蒙古族)获2024年盐城工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本科组)一等奖

B会计232班地丽帕热·库热西(维吾尔族)获2024年盐城工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本科组)一等奖
开展精准资助,以“多渠道”推动“暖人心”
学院始终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辅导员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和成长细节,找准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困难处”和“心理契合点”,通过助学金发放、勤工助学岗位推荐,注重资助育人实效化;把握学生自卑的心理特点,通过多次个别谈话,建立“一人一档”,在特别节点送上祝福和鼓励,帮助其建立信心,做到自立自强。完
善家校协同,以“小协同”激发“大活力”
学院辅导员通过强化对民族地区民风民俗、形势与政策的学习,为更好开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通过与家长定期交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讲解资助等国家政策,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通过帮助一个孩子,点亮一个家庭,播撒一份希望。
家校协同成效显著
学业成绩显著提升。近两年来,学院少数民族学生课程挂科率明显下降,有12名学生通过帮扶顺利毕业,28名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校级及以上奖学金,其中维吾尔族学生地丽帕热·库热西获2024年度“黑马科技校友奖学金”、回族学生马召获2022年度“黑马科技校友奖学金”并考取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成为全院学生学习的榜样。2025春,学院184名少数民族学生中,担任学生干部人数超过三分之一。
就业发展质量提高。“成长赋能计划”实施以来,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率从85%提升至95%,其中35%的学生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28%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2%的学生返乡创业或就业,有效助力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回流。

盐城工学院考研喜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服务民族团结大局的关键。经济管理学院以 “党建强基、统战聚智、服务发展”为理念,将其融入育人全过程,探索出基层党组织培育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未来,学院将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工作时效性,提升工作预见性,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创新工作载体,实现统战资源与党建资源的深度融合,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主题文化活动、职业生涯规划“小课堂”等创新载体,将工作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引领”,有效激发育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为同心共筑中国梦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与人才保障。
图片拍摄: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https://xyh.univs.cn/a/xyh_xyh_ycgxy/251017/2021180.shtml?source=xyh